System Administration Scripting

2007年5月10日星期四

Google中国本土化的误区、困境和出路(三)

为自豪感产生的傲慢通常都有偏执的因素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过验证的企业文化信条根深蒂固。不管什么样的观念一旦深入人心,就不容易改变。追求完美不断创新是值得自豪的,然而正是这样的自豪感滋生的傲慢会导致固步自封的结果。埃里克·施密特说,“我不愿谈论竞争对手。Google不会把注意力放在竞争对手上,我们必须要相信自己。”“我关心的是中国的工程师是否在为中国用户制造伟大的产品。这是Google的制胜法宝,这一点我们做得格外出色。你理解我的回答吗?因为我担心我表达得不够清楚。我们不把注意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。我们有竞争对手,但我们不关注他们。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用户上,注意——是用户,不是收入。”这是非常伟大的令人尊敬的商业言论。然而也是一种近乎偏执狂的傲慢,和对竞争对手的轻视。当然作为应对媒体的脱口秀是十分精彩,我相信Google在中国本土化进行中是不可能不研究对手的。如果Google确实没有这么做,那么Google中国目前的现状和困境是不言自明的了。其实问题很简单,TO BE OR NOT TO BE,Google如果不能在搜索引擎服务上彻底战胜百度,Google中国面临的不是退路就是死路。因此研究对手重视对手,尤其是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百度,是绝对必要的。无论多么优美动人的言词如果没有带来具体可感的实效,是无法赢得用户的忠诚和信赖的。其实在中国本土化的工作上,Google的基本信条和原则很早以来就已深入人心,无需过多在这方面重复强调。相反,要在怎么样让Google“更懂中文”,让中国用户更喜欢使用Google搜索引擎上花大气力取得实质性的进展,才是当务之急。Google当今的最紧要急迫之事就是要在搜索引擎市场战败百度,不然Google在中国永无立足之地。因此,不愿意谈竞争对手,不关注竞争对手,逞一时口舌之快的脱口秀毕竟是自欺欺人之谈。

随傲慢而生的偏执往往会产生一系列本不该看到的后果。Google在搜索领域里的锐意创新,确实给全球网络用户提供了无数的便利。很多时候,“将用户模糊的需求和未来的趋势搭建起一个桥梁”。然而在Google 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,却很多时候,因为固执己见地坚持而犯了一些很低级地错误。

一方面Google声称不关心竞争对手,另一方面却亦步亦趋缺乏创新地紧跟对手的后面。迄今为止,以技术创新驰名业界的Google在中国并没有做出值得自豪的创新产品。无论是亲近用户、功能界面更新,还是新产品开拓上,基本上是跟在其他公司的现有一切做翻译工作。用户喜欢的,别的公司做,我们也做,贴了个Google的标签而已。Google中国既不Google,也不中国。Google中国本土化的症结则是要不Google,要不中国。彻底的Google,是成功的,受欢迎的;彻底地中国化,受中国用户的欢迎,忘记了它是Google,这也可能成功。玩了不少商业噱头,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。仔细看看Google自进入中国以来的合作、开发,不落于下乘二流的有几件?

一方面窥伺搜索市场老本行的王座,另一方面却在搜索市场节节败退。Google本来快刀斩乱麻,在搜索市场战胜百度,一战解决所有问题。行动中却处处想与人争胜,西瓜芝麻不加拣择地都想抓一把,恰恰因此忘本而失据。处处开花,精力分散,关注太多,反而没有了主要目标,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结果。处处争胜惹人注目,胜没有争得,却添了许多笑柄,惹了许多麻烦。Google如果还不知道反思总结,认真研究看重百度,不懂得向对手学习,适应中国的文化和受众,适当地改变自己因地制宜加以变通,善用“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”的方法,是不可能有问鼎中国搜索市场王座的那一天的。表面上不关心市场份额,实际上却因为市场的压力急躁冒进急功近利。崇尚“不做恶”的原则,却因为“谷歌输入法”事件不断地丧失诚信,大失人心。

Bookmark this post:
Ma.gnolia DiggIt! Del.icio.us Blinklist Yahoo Furl Technorati Simpy Spurl Reddit Google


0 评论:

相关文章

©2007